移動互聯網掀起的熱潮已經好些年了,傳統的組織模式與培訓管理模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。作為新時代的培訓管理者,我們也不能置身事外,如何順應時代的潮流、跟上朝代的步伐,重新審視我們的角色定位與培訓管理模式呢?
1、培訓角色定位:從做好當前到放眼未來
過去,培訓管理人員總是充當著救火的角色,企業當下發生了什么問題,需要我們培訓人員做什么,我們就去解決當前的問題。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快速迭代,企業對培訓管理人員的要求不只是被動響應,還需要響應的速度越來越快,有時甚至要求當周或當天就需要解決當前的問題。一個成熟的培訓管理者,不應僅僅只滿足聚焦企業當前問題的解決,還需要基于企業發展戰略的長遠角度去思考人才發展體系,促進覆蓋多層面的員工學習氛圍建設。
2、課程重新定義:從專家傳授到學員自生長
一般來說,很多人總認為培訓就是上課,老師給學生傳授知識。其實不然,課程需要重新定義,學員才是課堂的主體,老師教學生可以變成學員的自學習、實踐學習、社群化和碎片化學習。學習不單純是一個課程,也不局限一個項目,它應該與人才選用育留的人才戰略緊密結合。從企業發展(組織)到企業戰略,組織是完成業務指標的載體,企業有了戰略才會有組織,進而才會有業務指標,進而再分配到部門,接著產生任務,再延伸到崗位分工,最后才會有培訓、激勵和挽留員工,這其實是一系列的鏈接,如何由組織發展引領企業戰略的培訓。從人才培訓到人才培養最后到人才戰略,我們更倡導的是組織學習自生長(UGC),如果讓講師和學員能夠自主性和互動性更強,比如講師可以上傳案例,學員可以上傳心得感受之類,老師與學生的界限沒有那么明顯,老師是站著的學生、學生是坐著的老師,他們可以在一個良好的場域里進行知識自由的交互流動。
3、講師培養轉變:從名師專家到業務明星
在我們傳統的認知中,總認為上課一定需要名師或專家。殊不知,最好的老師就在我們的業務達人或牛人中,我們如何將這些牛人們的經驗萃取出來,形成知識傳播效應呢?有時草根業務明星的影響力更大,因為平凡所以不平凡。另外,我們的管理者一般都特別的忙,如何讓他們能夠參與到人才培養的項目中來呢?有時不一定非要開發某門課程,因為過程太長了,而且他真的未必有時間,我們請其來場座談式分享,與學員進行一場交互式探討,其實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。對于企業的講師來說,我們重要的是挖掘經驗,營造場域,講師的范圍可以更大,只要他有一定的技能和專長,有豐富的實踐經驗,培訓管理人員就可以引導其成為老師。我們往往發現一個講師就算其講的是對的,但不是他做過的,這其實是非常尷尬的,只有真正實踐過的東西才會講起來有血有肉;一個強悍的講師PPT永遠只是輔助,比如我的師傅田俊國老師講課從來不用PPT,照樣能吸引學員的注意力,而且他講的都是自己做過的。現在很多人喜歡用互聯網做直播,這是學習的一種趨勢。當然你可能會說,為什么不用錄播呢?直播每次講師講的不一樣,靈活性強,學員與講師有互動,錄播就達不到這樣的效果。
4、培訓運營聚焦:更加關注粉絲學員的激活
作為培訓管理人員,非常苦惱的一件事是學員是被動參加培訓的,很多學員會把培訓當成一種福利,可有可無,內生動力弱,這種情況下,培訓是很難出效果的。隨著互聯網的發展,很多的培訓管理人員也轉變成了產品經理,運用互聯網的思維運營,更加關注粉絲學員,讓學習動力強的人先燃起來,再去帶動其它人的學習動力。成年人學習都是功利的和有目的的,他們只對其感興趣的事、覺得老師不錯或認為學到的東西有用,才會真正主動參與,我們要獲取其點擊量其實是很難的,我們要運用互聯網的思維搶流量,先把意愿強的學員服務好,激發內生動力,再去進一步促學推廣。
所以,時代在變幻,我們培訓管理人員的角色定位與組織模式也要與時俱進,從自身角色定位來說,關注當下但更放眼未來;從課程開發來說,每位用戶都能自生產內容和創造智慧;從講師培養來講,我們可以打造業務明星,挖掘其實踐經驗并能分享傳播;從培訓運營來講,每個培訓管理人員都要養成互聯網的運營思維,牢牢抓住用戶痛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