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“拓展訓練”是1995年由國內最早的拓展機構“
人眾人”將這種培訓方式引進中國時所起的名字,多年下來變成了行業的名稱,其實這種培訓方式更多的業內人士都把它叫做“
體驗式學習”。
二、
體驗式學習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,或者說是通過一系列能使學習者完完全全地參與學習的活動,使學習者真正成為課堂主角的一種學習方式。老師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單方面地傳授知識,更重要的是利用有效的手段,讓學習者產生渴望學習的沖動,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,并積極接觸、運用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和在親身體驗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。生活中任何有刺激性的體驗——如在蹦極跳中,被倒掛在空中飛速騰躍時——所擁有的驚心動魄的體驗都是終生難忘的。同理,
體驗式學習也會為學習者帶來新的感覺、新的刺激,從而加深記憶和理解。
現代體驗式學習最早來源于戰爭。
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盟軍在大西洋的船隊屢遭德國納粹潛艇的襲擊。在船只被擊沉后,大部分水手葬身海底,只有極少數人得以生還。英國專家發現,這些生還者并不是那些年輕力壯的水手,而是意志堅定懂得互相支持的中年人。專家們經研究得出結論:這些人之所以能活下來,關鍵在于有良好的心理素質。為了訓練和提高海員的心理素質,庫爾特·哈恩和
勞倫斯在1942年成立了阿德伯威海上求生學校。
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,庫爾特·哈恩(Kurt Hahn)在英國建立了
拓展培訓性質的
戈登斯敦學校,培養英國年輕人的
身體素質、韌性、激情以及事業心,這是體驗式培訓最早的一個雛形。爾后哈恩博士將其應用于社會各個類型的組織與機構,并成立以體驗式學習為主的“Outward-Bound”學校。后經幾代人的演變與發展,經社會學家、管理學家、心理學及
組織行為學家的逐漸完善,建立了成熟的體驗式學習體系。
現代研究表明:知識的記憶與學習方式是息息相關的,看到的信息可以記住10%,聽到的信息可以記住20%,親身體驗的信息則可以記住80%。體驗式學習恰恰是一種在
做中學的方式。
體驗式學習理論最早由美國
組織行為學教授
大衛·庫伯(David Kolb)提出,他認為有效地學習應從體驗開始,進而發表看法,然后進行反思,再總結形成理論,最后將理論應用于實踐。體驗式學習能夠將學習者掌握的知識、潛能真正發揮出來,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學習模式。
如果把學校理論學習比喻成汽車駕駛的理論學習,那么體驗式學習就是實際駕駛的學習過程。而無論我們學習什么樣的知識與技能,最終都是要有一個應用的過程,而這個過程恰恰就是體驗式學習能夠提供的??梢哉f體驗式學習是學?;A理論學習的最重要也是最適合的有效補充。
三、體驗式學習的特點
1、體驗式學習最大的特點就是寓教于樂,所采用的活動與游戲本身具有極強的娛樂性,同時具有極強的引導性。老師在引導學習者進行活動與游戲時,也將同步引導學習者進行思考。
2、自我教育:由于學習者能夠在活動過程中自發地進行思考、總結,自然而然地處于主導地位。也就是說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,具有很好的自我教育意義。
3、個性與團隊發展:體驗式學習力圖讓每個學習者置身于一個團隊當中,使他們在訓練過程中適應團隊并最終融入團隊,運用好自己的特長、智慧為團隊建設出力,達到個人與團隊共同成長的目的。
4、培訓方式靈活多變:體驗式學習強調“做”,并從“做”中領悟真理?!白觥钡姆秶喈攺V泛,以各項活動、游戲為學習的手段,其形式和內容都可以根據需要靈活轉變。
5、自我認知、同伴認知: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引發學習者思想上的觸動,——認知活動、情感活動、意志活動,有明確的操作過程,從中可以綜合體現個體的心理過程、心理特征、行為特點。
6、明確的實際意義:互動式的學習過程使學習者能夠用自己親身經歷把握所學內容,學習效果更為明顯,也更容易將體驗過程中所得的心得轉移到工作與生活中,具有明確的實際意義。
正是因為有了以上幾項特點,體驗式學習讓學習者通過親身經歷,從根本上改變思想認知,并在習慣和行為上能有一個新的改變和突破。